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元 饰品 1953年上海青浦出土 长5.8厘米、宽2.5厘米 帽花为双花对开形,花瓣、花蒂以金线掐出轮廓,金丝花网填饰其间,对称镶宝石、珍珠。底托有穿,可以缝系在帽冠之上。
元 明器 1956年陕西西安段继荣墓出土 高28.8厘米 女俑袖手而立。发中分,扁平圆形盘髻,以簪固定发髻;内着左衽白色小袖短衣,外穿抹领宽袖口对襟半臂,下穿左右开衩红色长裙。
清 纵50.5厘米、横36.3厘米 李清照,号易安,山东章丘人,少有诗名。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,二人皆好诗词,酷爱金石图书,收藏极富。金人南侵后,赵明诚死去,李清照颠沛流离,孤苦度过后半生,享年七十余岁。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作家,散文也有相当高的成就。传世有《漱玉集》。图为李清照半身像,云鬓后拢以红带结束,顶戴水浪纹发簪,佩金色耳环。内着红色抹胸,外穿对襟衣袍,是宴居装束。...
宋 头饰 残长14.5厘米 银簪一对,尾部均残,完好时似应有细链相连。簪体扁平,内弯作弧形,簪背面以鎏金方格分段,刻水波纹及『福寿南山千千岁』,『松柏常青万万年』的吉祥语。
唐 饰品 纵2.4厘米、2.4厘米、2厘米 银质,指甲形,套于指上,又称护指。
唐 头饰 梳妆用具 长12.3厘米、宽4.6厘米 整体由梳背及梳牙两部分嵌接而成。梳背玉质薄平,一端钻孔,下部平直,磨出内棱,用以嵌入梳槽。双面刻海棠花束,线条简劲,构图饱满,为唐代雕花艺术的流行风貌。唐代的梳子除梳理之外,还用来插固发髻,以为装饰,故梳背常为玉质并饰雕花。
唐 头饰 长18厘米 钗股并拢,通体扁平,钗首银鎏金镂雕“双雁逐飞”图案,鸿雁与沙岗之间以云气纹饰连缀。雕饰优美,构思巧妙。钗股为铜制,与钗首自然连结,密合如一。
唐 头饰 长24.5厘米 钗股细长,通体扁平。钗首作叶形,两面随形刻含苞莲花数朵,花瓣间莲子粒粒可数,整体造型简洁。
唐 1968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 长51厘米,宽17.5厘米 纱是一种经纬密度稀疏的平织组织,属于绢的轻薄品类,而缬是一种彩绢。此件蜡缬就是在平纱的地面上,敷蜡成花,染色后去蜡制成的。纱质细透,柿蒂出为四瓣,中有花籽,外有小叶,花朵均匀分布。
唐 明器 1952年陕西西安韩森寨出土 高62.5厘米 女俑袖手而立,梳一髻左倾抛出,当为抛家髻;高鼻小口,穿敞领小袖衣,高束腰长裙。
唐 明器 1958年陕西西安杨思勖墓出土 高78.8厘米 杨思勖是唐玄宗时期的武将。女俑梳乌蛮髻,身穿交领大袖衫,长裙;足穿翘尖鞋。女俑体态丰满,是盛唐时期妇女的典型形象。
唐 明器 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35.2厘米 女俑鬓发抱面,发髻垂于额前;内穿小袖衣,外套半臂,下着长裙:足穿尖头鞋。
隋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钵盂山出土 高38厘米,宽30厘米
唐 明器 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 高44.5厘米 女俑蝉鬓,乌蛮髻前垂,圆脸,高鼻,小口;内穿绿色小袖襦,外披蓝色翻领中长衣,长裙;足穿黑色翘尖鞋。
唐 明器 高32.7厘米 女俑头戴风帽,帽带后结,风帽尾部垂背;身穿对襟小袖衣,宽高腰长裙,帔帛。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